【捕殺野豬】漁護署長稱絕育放回無法跟上野豬繁殖速度 不會取消人道處理方式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11/21 11:24

最後更新: 2021/11/21 12:09

分享:

分享:

梁肇輝指政府會定期檢視野豬捕捉策略,如有地方已經受控,於適當時候,或會調整策略,改用長遠控制野豬數量方式,但不會完全取消人道處理。

漁護署捕殺市區野豬行動,引起各界關注。漁護署署長梁肇輝今日(21日)出席電視節目時回應,指野豬傷人案近年呈增長的趨勢,由2011至2017年的每年1宗,上升至2018至今年的每年平均8宗,而野豬所造成的傷口更有感染風險,為保市民健康,問題具迫切性。

梁肇輝表示,署方自2017年起便開始採取「捕捉、絕育、避孕、放回」的策略對付野豬,在4年間已遷移約800頭野豬,絕育約450頭野豬。惟此策略需長時間才能見效,而現時仍有60個野豬黑點維持原狀,甚至有惡化趨勢。

梁肇輝續指,實際上,世界各地只有香港使用「捕捉、絕育、避孕、放回」的策略,其他地方往往採取捕殺或陷阱對付大型野生動物。他指出,「野豬一年可生2胎,一胎可生8至9隻」,經署方評估後,無論如何加強「捕捉、絕育、避孕、放回」的力度,亦無太大可能追上野豬繁殖速度。加上常有市民在黑點餵飼野豬,而教育市民需長時間才有效。梁肇輝強調,作為負責任的政府,現時有需要調整策略,署方現行的捕殺市區野豬行動只針對60個野豬黑點,而郊野野豬屬於自然環境一部分,不需要改變牠們生活,但若到牠們進入市區就有控制的必要。

另一方面,梁肇輝指政府現正考慮擴展禁餵區範圍並加強餵飼野生動物的罰則。他指出,署方過往一向是通過亂拋垃圾條例,檢控餵飼野生動物人士,惟成效不彰。現時政府已展開研究,包括擴大禁餵區範圍至黑點、人手、增加執法人員等因素,希望能盡快將草案提交立法會。他又補充,政府會定期檢視野豬捕捉策略,如有地方已經受控,於適當時候,或會調整策略,改用長遠控制野豬數量方式,但不會完全取消人道處理。

漁護署17日在深灣道以麵包碎誘捕野豬後,有野豬關注組成員批評行動「卑鄙」。梁肇輝回應稱,從理性及感性層面考慮,人員到黑點的目標是捕捉該處野豬,而經署方觀察,該批野豬實際上是在山邊,每晚都會下山。而為在保障署方人員及在場圍觀市民的安全下移除野豬,署方「絕對有需要」用食物誘捕野豬,否則野豬在中麻醉槍後,有可能會「周圍走」,對在場人士帶來危險。梁肇輝又指,事前有諮詢野豬關注組,當中大部分成員都認同有必要探取進一步行動,包括人道處理。

一文看清第三針疫苗須知及疫苗種類:https://bit.ly/3BJX1BB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黃穎津